南豐蜜桔為我國古老柑桔的優良品種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貴特產之一。歷史上就以果色金黃、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風味濃甜、芳香撲鼻而聞名中外。據古籍《禹貢》記載,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南豐一帶所產的柑桔,就已列為“貢品”。唐宋八大家之一,南豐籍的曾鞏,曾寫詩贊美家鄉的柑桔:“鮮明百數見秋實,錯綴眾葉傾霜柯。翠羽流蘇出天仗,黃金戲球相蕩摩。入苞豈數桔柚賤,宅鼎始足鹽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御尚覺凡木多。誰能出口獻天子,一致大樹凌滄波?!庇纱丝梢?,當時蜜桔已能獻給天子,故南豐蜜桔又有“貢桔”的美譽。在中外友好交往中,曾被斯大林同志譽為“桔中之王”。
200多年前,南豐蜜桔就已開始專業化生產了。清朝魯琪光在《南豐風俗物產志》記載:“蜜桔,四方知名。秋末,籬落丹碧累累。閩廣所產遜其甘芳。近城水南楊梅村人,不事農功,專以為業?!彪S著社會的發展,蜜桔生產現已實現科學育種栽培。南豐蜜桔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全身都是寶。鮮果營養豐富,在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3克,檸檬酸約1克,維生素C19.5毫克,溶性固性物14%(主要是糖、氨基酸、磷、鐵、鈣等元素)。桔皮有理氣健脾、祛濕化痰的作用;桔絡有通絡舒筋、順氣活血的功效;桔核能理氣、散結、止痛。南豐蜜桔還可以作為加工業的原料,如用桔皮提煉的橙皮甙能制成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的藥品;用果肉釀酒、釀醋,制作出蜜桔香檳酒、蜜桔可樂等,具有獨特的香味。用桔皮桔花可提煉出天然果膠和香精,安全、廣泛地應用于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
南豐蜜桔源出乳桔。南豐縣四周環山,地處洪州(今南昌)以南,冬季比洪州暖,夏季比洪州涼,適宜乳桔生長。唐代開元以前,距今已有1300多年,乳桔落戶南豐,由于獲得優異的生態條件,很快就成為農家主要果樹栽培品種。經過長期繁育,雖出自乳桔,卻具有新的性狀,味更甜美,高糖低酸,香氣濃郁,在桔中獨具特色。人們以其味似蜜便稱之為“蜜桔”,銷往外地冠以產地名稱稱之為“南豐蜜桔”。唐宋以來,南豐蜜桔均被歷代朝廷列為貢品,故有“貢桔”之稱。清末民初是南豐蜜桔生產發展的鼎盛時期,最高年產曾達12萬擔之多。到民國時期,因戰亂和災害的影響,生產由盛趨衰,桔樹被大量砍伐,桔園荒蕪,產量急劇下降,一般年產只有1―2萬擔。到建國前夕,南豐蜜桔面積不到3000畝,年產蜜桔17789擔。南豐蜜桔栽培地區集中在城區及縣城附近的瑤浦、水南、楊梅、茅店等鄉村,離城5公里外則少有栽培。建國后,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發展蜜桔生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政策上、技術上、經濟上、管理上幫助和扶持桔農恢復和發展蜜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