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南塔
吉安位于贛江中游,古時候的贛江,水勢浩瀚、常遇洪災。三國時期,一位名叫魯肅的東吳名將建造了古南塔,以鎮水害。據傳,魯肅建好塔后,請在贛江操練水軍的大都督周瑜,對著塔頂連射三支鐵箭,均中塔頂,后有人將此三只劍藏于塔內,成為鎮塔之寶。
2.廻龍橋
古南塔以北,原是河灘。后河一支水系流入贛江,江水上漲又倒灌后河,成回還之狀,故名廻龍橋。此為后河“九橋”的首橋。1962年修筑贛江大堤,廻龍橋埋堤下,僅留一橋孔,興建吉安城區第一座排澇站、泵房
3.太平橋
太平橋位于古南大道上。古時,每逢立春之日,郡、縣官員都要率下屬過太平橋,到城南先農壇舉行迎春接福儀式。百姓跪在橋側,高呼“春到太平”,由此得名。始建于北宋,后經遷址重修,仍沿用原名。
4.鐵佛橋
鐵佛橋始建南宋,因橋在原鐵佛寺旁而得名。明、清兩次重修為單孔石拱橋,1915年毀于洪水,只剩橋基。21世紀初該橋重建,現在橋兩邊中部都建有“佛帽”狀的亭子,成為市區里最“漂亮”的亭子之一。
5.半蘇橋
半蘇橋位于后河下游,是連通上田侯路和下田侯路的橋梁。據《吉安縣志》記載,宋代大詩人蘇軾曾到過吉安,他站在橋頭看到后河小橋流水,兩岸青磚黛瓦,酷似蘇州,便贊揚說“此地風光半蘇州!”,蘇軾雖不是皇帝一言九鼎,但大文豪的話也是一句值千金。于是,蘇軾站過的小橋取名為“半蘇橋”。
6. 桃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每到春天,桃樹下社區的桃花盛開,夜幕降臨,粉色花朵與古詩詞燈相映成趣,燈上的詩詞都是和桃花相關的千古名句。拉開這光影交織的帷幕,仿佛穿越千年,構成了一道古韻流光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