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是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木雕工藝在民間流傳已久,具有強烈的民族傳統和地域性的色彩。

鷹潭市余江區被譽為“木雕之鄉”, 2013年余江木雕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6年張果喜、童勝富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余江木雕代表性傳承人。

余江木雕源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唐宋時佛教傳入余江,境內大興寺廟建筑,民間多造木雕道尊和佛像在家供奉。同治版《安仁縣治》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文廟中的先賢由泥塑像改用木雕塑像,木雕適用范圍擴大,木雕業發展迅猛,從官府衙門、達官府邸到富商民宅,普遍運用木雕工藝裝飾。如今在錦江、馬荃、楊溪、平定、中童等鄉鎮很多明清古宅上的梁柱、斗拱、飛檐、欄桿、門楣、匾額還遺留下了不少木雕精品。


現代仍保存在錦江鎮的安仁古縣衙(明)、財神廟(清)古跡,是余江木雕技藝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安仁古縣衙保存較為完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縣衙的門樓、廊坊雕刻精致優美,充分體現了本地木雕技藝的精湛。財神廟的大殿以木質結構為主,財神廟供奉的神像大量采用鏤空雕和圓雕技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反映了余江木雕的特色。晚清至民國時期,余江木雕由房屋裝飾逐步發展雕刻工藝品,如花板床、太師椅、案幾、樟木箱、梳妝匣等都運用了木雕工藝。

余江木雕在雕刻技法上以浮雕為主,結合運用鏤空雕、透空雙面雕、圓雕、根雕等多種手法,雕工精致、玲瓏剔透、層次豐富。其技藝特點不僅有傳統木雕的古樸典雅、精致細膩、粗獷灑脫,更有金漆木雕的金碧輝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產品多以中國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龍鳳麒麟等為題材。畫面設計與傳統的中國畫白描一脈相通,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在藝術手法上,余江木雕以層次高遠、平面分散來處理透視關系,并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或鳥瞰式透視為構圖特點,充分展示畫面內容。在原料使用上,余江木雕就地取材,多采用本地樹種。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取材越來越廣泛,但長期依托本地樹種形成的雕刻習俗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從應用及裝飾的范圍來講,余江木雕產品以陳設工藝品、宗教建筑、室內裝飾家具為主。

每一件木雕作品,或者說木雕的每一個細節都閃耀著木雕藝人智慧的光圈,他們豐富了木頭原本蒼白的世界,也讓藝術的枝椏從原本逝去的木質中散發出藝術的味道。余江木雕人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與經久不衰的創業、刻苦的勞動精神讓木雕工藝這塊瑰寶源遠流長。

以木為紙,以刀為筆,凝聚其間的是匠心精神,承載的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小伙伴們如果想要近距離了解余江木雕,欣賞木雕工藝品,可以來余江雕刻文化示范園打卡。

這里是國家3A級景區,擁有一批知名文化產業品牌,將雕刻產業集群與文化旅游相融合,打造了一個“工業+文化+旅游”綜合性雕刻文化示范園。這里有超多寶藏店鋪和寶藏工藝品,歡迎您來“尋寶”!

該篇文章來源:鷹潭文旅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