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風翻過三清山的霧靄
掠過婺源油菜花田的金浪
再輕點鄱陽湖的漣漪
上饒的春天便化作一桌流動的盛宴
春日的信使們悄然破土、拔節、躍網
從竹林秘境到漁火星光
讓你一口咬破春的“封印”
春雷驚蟄后,弋陽的雷竹林便成了山野的“交響樂團”,“簌簌”地破土而出。
雷竹筍剝殼如玉,咬一口自帶清甜回甘,上饒人常用臘肉爆炒,油脂浸潤筍尖,鑊氣卷著鮮嫩滑入喉間。
趁著春光大好,上饒人將新鮮的竹筍去殼切根,進行高溫蒸煮,然后切片烘烤,直至將筍內的水分徹底排出。這些色澤金黃、飽滿煙火氣的筍干,食用前再經清水泡發、喚醒。在燉湯時放幾片,連湯汁似乎都透出了山林晨露的靈氣。
上饒地處東南群山的環抱之中,春日水汽豐富,云霧滋養的春筍自帶仙氣。
山民采筍講究“見日不取”——晨露未褪或雨后新出時挖出的筍最嫩,炭火慢烤后蘸辣醬,脆生生的鮮甜在舌尖彌散。
身為蔬菜,卻擁有“不思肉”之鮮的竹筍,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僧侶們的鐘愛。唐代高僧皎然曾寫道:“山中玉筍是仙藥,袖里素書題養生?!斌w現了我國先民藥食同源的觀念。
當春日的云霧漫入望仙谷,山野間便生出一叢叢碧玉般的水芹菜。這種生于山泉石縫間的野蔬,根莖雪白如玉,葉片青翠欲滴,被當地人稱為“活泉養出的綠絲絳”。
上饒人極懂水芹的靈性——取少許油脂浸潤鍋底,猛火快炒野芹,芹菜的清冽辛香瞬間釋放,一筷入口仿佛吞下山嵐與流泉的合奏。
水芹菜獨愛冷泉水,其莖桿中空透亮,咀嚼時發出“咯吱”脆響,山泉水般的清甜混著淡淡蘭香,比平地的芹菜多三分野韻。
油菜花田邊的農家灶臺,總少不了一屜屜糯米子糕。
在水里浸透了的糯米里加入雞蛋、精肉和黃芪等輔料,蒸出金黃油潤的光澤。一刀切開,糯香撲鼻,是婺源人嫁娶壽宴的“定席之味”。
制作完成的糯米子糕晾涼后,可以根據不同的喜好進行切割和再加工。無論是蒸、煮、烤,還是炸,每一種方式都能讓糯米子糕呈現出不同的風味。它的爽口、粘而不膩的特點,讓人回味無窮,不論是作為早餐、點心,還是宴請客人的美食,糯米子糕都能夠完美勝任。
這種生于湖灘的野草,被春風一吹便瘋長成一片青綠浪潮,成為上饒乃至江西人舌尖的“春之信物”。
藜蒿莖葉細長,自帶一股辛辣的艾草香,與人工種植的粗莖品種截然不同?!皣L春”須趁早,只在初春掐取最嫩的莖尖,才能品出藜蒿的脆嫩。
傳說朱元璋被困鄱陽湖時,靠藜蒿炒臘肉重振士氣,從此這道菜成了“開胃破春”的江湖名菜。臘肉的煙熏咸香與藜蒿的辛烈野性激烈碰撞,一筷入口仿佛吞下整片湖澤的春潮。
上饒人的清明粿,是艾草與糯米共釀的“山水調色盤”。
“咸黨”必選——腌菜豆腐丁餡,蒸出翡翠色外皮,咬開是山野咸香;“甜黨”狂喜——芝麻桂花糖流心,一口爆漿,連春日的風都變得甜蜜。

老人說“粿印壓得越深,福氣越厚”,上饒人制作粿的雕花模具十分精致,一個小小的清明粿竟然吃出了美學高度!
從竹林到湖畔
上饒的春天不僅在枝頭,還在舌尖
各種好滋味織成一張吃不完的春日網
這個春天
解鎖上饒春味
來源:上饒文旅之聲
初審:黃昱艷
復審:李倩男
終審:謝華杰
聲明 :我們一直致力于知識產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或溝通許可事宜。
該篇文章來源:上饒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