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贛鄱地,發展活力滿山川。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紅土地上,江西正以前所未有的奮進姿態,從傳統農業大省向著現代農業強省全力沖刺,新興工業如繁星閃耀持續拓展版圖,更以創新、文化為強勁雙翼,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辟嶄新通途,深挖 “江西風景獨好” 的文旅富礦,在贛鄱大地上勾勒出 “三產” 協同繁榮的絢麗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智慧春耕:科技引擎驅動希望田野
春早人更勤,贛鄱農事忙。
九江湖口縣武山鎮西橋村那片廣袤的萬畝育秧中心,此刻正奏響春耕的 “機械交響曲”。嶄新的育秧流水線上,機器歡快轟鳴,工人們手腳麻利地穿梭其中,鋪盤、填基質、精準灑水、均勻播種、二次覆基質,一氣呵成。隨后,機械臂穩穩地將一盤盤播好種的秧盤自動碼放整齊,送進暗室,開啟 “疊盤暗化” 的神奇催芽之旅。在這里,智能化機器全權掌控,讓每一粒種子都能無憂地從萌芽邁向成秧,全程盡享機械化的高效與精準。
“今年這早稻育秧的訂單接到手軟,足足有 10200 畝呢!咱新升級的這條育秧流水線,那效率堪稱‘飛速’,每小時育秧盤數從 1000 盤‘蹭’地漲到 1600 盤,原本得耗時 25 天的浩大工程,如今 20 天就能漂亮收尾。經催芽的秧盤,發芽率穩穩保持在 98% 以上,這質量杠杠的!” 育秧中心副主任夏康向自豪地介紹道。
開春后,育秧中心再添新助力,一座 4000 平方米的連棟大棚拔地而起,煉苗面積從 5000 畝躍升至 6000 畝。工廠化集中育秧模式宛如春耕 “神器”,不僅稻種用得少、秧苗質量優、育秧效率高,更能勇戰 “倒春寒” 等惡劣天氣,為春耕備播這場 “戰役” 搶出珍貴 “戰機”。
秧苗茁壯,豐收有望。近年來,湖口縣將早稻集中育秧視作穩面積、保產量的關鍵 “堡壘” 全力攻克,力推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新模式。當下,全縣已成功構筑 7 個工廠化集中育秧基地,足以滿足全縣 3 萬余畝早稻的用秧需求,為當地糧食的穩產增收筑牢堅實根基。
智造領航:傳統紡織煥發全新活力
九江德安縣,紡織服裝產業源遠流長,是當之無愧的經濟 “頂梁柱”。近些年來,德安縣緊扣時代脈搏,在紡織服裝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之路上大步邁進,巧用深化工廠智能化改造、產線數字化轉型的 “妙筆”,讓這棵傳統產業的 “老樹” 綻放出鮮嫩 “新枝”。
踏入江西華遠針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智能化產線上,工人們爭分奪秒,趕制著一批即將漂洋過海的海外訂單。中控室里,監控大屏宛如企業的 “智慧之眼”,成品產量、訂單走勢、耗能狀況等關鍵數據實時跳動,一目了然。只需輕點鼠標輸入參數,不同款式的產品便能在自動化生產線的 “魔法” 下精準產出。
“依托紡織服裝‘產業大腦’,咱們斥資打造 5G 智慧工廠,引入 ERP、MES 等前沿信息化系統,精心雕琢出這套智慧印染系統。這一番革新下來,企業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銳減 30% 以上,生產能耗成本也順勢下降 10%,效益蹭蹭漲!” 華遠針織有限公司行政經理王婷滿臉笑意地介紹道。
近年來,德安縣紡織產業勇立數字化潮頭,成功搭建江西省首個省級紡織服裝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紡織服裝 “產業大腦” 駕駛艙,海量產業數據在此沉淀,超 1000 萬條數據熠熠生輝,服務企業 30 余家,65 款 “小、快、精、準” 的數字化轉型產品精準 “落子”。這 “產業大腦” 宛如企業的 “智囊團”,在助力降本增效之余,憑借數據分析與精準預測,為企業決策注入科學 “靈魂”,能為企業經濟效益提升 5 至 10 個百分點。
“數字化改造這招太妙了,直接打通產業全鏈路,每臺織機的運行狀態盡在掌握,產能‘高歌猛進’,提升 20% 那都不在話下。” 江西省紡織服裝產業研究院院長包康俊贊不絕口。
當下,德安縣憑借 “產業大腦” 這一核心驅動力,融合前沿新一代信息技術,全力打通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以 “四鏈融合” 的磅礴偉力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磅礴發展,引領德安縣紡織服裝業風馳電掣駛入高速發展 “快車道”。
熱辣出圈:“辣文化” 點亮文旅新光
萍鄉市安源區高坑鎮,百余畝辣椒溫室大棚內綠意盎然、紅椒搖曳,恰似一片 “火辣” 的希望之海,而這明艷動人的辣椒正蛻變成為萍鄉安源的嶄新城市 “燙金名片”。
去年 10 月,江西萍鄉市榮耀摘得 “中國生態美食地標辣文化之都” 桂冠,榮獲 “中國辣都” 美譽。萍鄉安源區機敏抓牢契機,匠心獨運地將 “辣文化” 與紅色旅游精妙融合,精心編織出一系列以 “辣” 為鮮明主題的特色旅游線路,讓游客在暢享辣味美食盛宴的同時,沉浸式領略紅色文化的深邃魅力。
臨近晌午,當地美食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廚房內煙火升騰,一盤盤萍鄉辣椒炒肉、辣椒炒臘肉、辣椒炒田螺等經典萍鄉美味新鮮出爐,香氣四溢。“這兒紅色旅游資源超豐富,辣味美食更是一絕,這趟旅行太值了,體驗超棒!” 來自上海的游客鄧蕾贊不絕口。
“辣都萍鄉” 一夜爆火出圈,當地 “辣” 制品企業也搭乘東風迎來發展 “高光時刻”。在一家辣味食品生產企業內,工人們手腳麻利地將一袋袋辣條封裝打包,準備發往各地?!敖衲旯緲I績有望‘井噴’,產值預計超千萬元,辣片、豆皮、水煮花生、麻辣小魚這些爆款最受市場青睞,咱這是妥妥沾了‘辣文化’的光!” 企業負責人歐陽春風難掩喜悅。
萍鄉安源區傾心扶持本土美食企業,為 “辣文化” 產業發展夯基壘臺,讓 “辣文化” 一路高歌猛進、火爆出圈。數據為證,僅去年一年,萍鄉安源區就喜迎游客 1393.5 萬人次,旅游收入高達 157.9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勁增 12%,“辣” 這一獨特味覺符號已然崛起,成為萍鄉安源旅游消費的全新增長引擎。
農業固本培元、工業強筋壯骨、文旅塑魂鑄韻,江西奏響 “三產共興” 的激昂樂章。此刻的江西,正高揚文化自信的風帆,揮動產業革新的巨槳,向著高質量發展的壯闊海洋破浪遠航,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