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共繪贛鄱文旅新篇。近期,2025 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于南昌盛大啟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對話交流、商貿洽談與文旅項目紛紛亮相。作為江西省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與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合并后的首屆盛會,此次大會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行業精英、企業翹楚以及國際旅行商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江西文旅發展出謀劃策。
深挖文化底蘊,驅動旅游創新發展
在 “千年文脈潤贛鄱” 江西首屆書院文化會講活動現場,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等文化瑰寶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近年來,江西積極打破書院的 “圍墻”,通過創新教育載體的形式,讓古老的書院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活動中,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謝茂松回溯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歷程,他指出:“傳承書院文化,既要深入鉆研傳統文化經典,更要以歷史為鏡,探尋書院文化的當代價值,真正實現古為今用?!?西安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張邁曾也強調,中國古代書院歷史源遠流長,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應當積極汲取其中的文化養分,延續學術研究脈絡。
當下,“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的現象屢見不鮮。在 “中部地區微短劇產業發展聯盟成立暨微短劇新質生產力高端對話” 活動上,中部六省攜手推出 60 部 “微短劇 +” 創作計劃。江西更是另辟蹊徑,創新提出 “三微一體” 融合模式,將微短劇、微綜藝與微紀錄片有機結合,借助劇集熱度帶動取景地成為熱門打卡點,致力于打造獨具贛鄱特色的旅游品牌,探索 “微短劇 + 文旅” 融合促消費的新路徑,掀起 “短劇游江西?文旅新贛線” 的打卡熱潮。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一偉建議,依托微短劇這一新興載體,深度挖掘中部地區戲曲文化背后的故事,合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 IP,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傳播 。
非遺活態傳承,激活旅游消費活力
踏入南昌市東湖意庫,一幅巨型 “非遺大集” 噴繪即刻映入眼簾。大會期間,以 “非遺好物 國潮煥新” 為主題的江西非遺大集在此熱鬧開市。來自江西、廣東、福建、安徽四省的近 200 個非遺項目、200 余名非遺傳承人匯聚于此,集中展示徽州文化、客家文化、景德鎮陶瓷文化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獨特魅力,全方位呈現四省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多次到訪江西,但參與非遺大集還是頭一回。在這里,能沉浸式體驗四省非遺項目,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實在太有趣了!” 香港中國旅游協會副理事長陳錦全感慨道。城南龍燈項目江西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史克濱也分享道:“我帶來了豐富的制作材料和道具,不少市民游客都對龍燈制作充滿好奇,孩子們還纏著我教他們舞龍。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傳播傳統文化,還能與各地手藝人交流技藝,收獲滿滿?!?/p>
南昌市非遺研究保護中心研究館員王永鴻介紹,如今非遺正成為年輕人追捧的 “新時尚”。此次非遺大集精心打造 “展、演、學、購、游” 一體化的沉浸式消費場景,江西 11 個設區市紛紛亮出本地非遺好物,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此外,活動還開設網絡直播間,邀請文化學者與非遺傳承人暢聊江西非遺故事,開播僅 2 小時,全網觀看量便突破 250.9 萬次。
升級旅游體驗,廣納八方游客
“漫步在這里,既有老南昌的煙火氣息,又有新潮的文化體驗,處處都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4 月 27 日,來自上海的張女士在南昌市滕王閣北擴區域游覽時贊不絕口。
在大會同期舉辦的南昌文旅高質量發展圓桌會議上,專家學者以滕王閣北擴工程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南昌文旅可持續發展之道。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胡海勝分析,滕王閣北擴工程踐行 “還江于民”“還景于民”“還岸于民” 理念,不僅拓展了景區規模,更實現了與八一廣場、萬壽宮等老城區景點的串聯,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則提出,南昌坐擁 “一江十河串百湖” 的生態優勢,應充分發揮水資源特色,構建 “大鄱陽湖旅游圈”。
在中國?南昌全球旅行商對接會上,四場簽約儀式輪番舉行,涵蓋全國省級旅游集團合作、境內外旅行商合作以及航空公司合作等領域。黃金假期旅游(泰國)有限公司中國市場部負責人曾暉表示:“近期泰國青年對南昌旅游興趣濃厚,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結合泰國游客偏好,精心設計以南昌為核心的入境游線路。”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梅亦表示,未來江西將精準錨定發展目標,聚焦游客需求,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IP,推出 “賞美景、品文脈、享非遺” 系列新產品;加快培育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全力打造旅游誠信省份,營造一流文旅消費環境,讓江西成為國內外游客心馳神往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