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駕車駛入南昌灣里,一場科技與自然交融的出行體驗正悄然展開。在這片青山綠水間,一套集數據感知、智能養護、安全預警于一體的路網信息化管理智慧平臺,正像一位不知疲倦的 “數字管家”,默默守護著八方游客的旅途。
這套平臺的 “感知神經” 遍布公路沿線。分布各處的傳感器如同敏銳的眼睛和耳朵,實時捕捉路面狀況、監測車流變化,為游客提供精準的路況指引。養護人員手持智能終端,也如同擁有了 “千里眼” 和 “順風耳”,系統一旦檢測到路面異常,信息便會第一時間推送至手中,確保問題得到快速處置。有著 39 年養護經驗的老班長章師傅感慨頗深:“以前巡查全靠兩條腿,現在坐在調度室就能掌握路況,智能檢測車還能精準發現毫米級裂縫,就像給公路做 CT 檢查!”
如今,他帶領的團隊熟練操作著全液壓振動壓路機、高空航拍機等先進設備,借助手機路網終端平臺,工作效率提升了近三倍。每逢旅游旺季來臨前,養護人員更會運用 “人工智能 +” 技術,對景區道路進行全方位 “體檢”,通過大數據分析預判潛在隱患,提前做好預防性養護。
在智慧公路 S417 洗藥湖景區路段,科技感更是撲面而來。智能語音提示系統如同貼心的向導,根據實時車流情況自動播報安全提醒;“智能預警系統、避險車道、彩色防滑路面、防撞護欄和全景監控設備” 構成的 “五維一體” 安全防護體系,為游客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退役軍人小萬所在的應急分隊,還配備了具備夜間和霧天巡查功能的無人機,為突發事件處置增添了 “空中尖兵”。更暖心的是,沿線養護道班化身 “流動服務站”,不僅提供應急救助,還能為自駕游游客規劃最佳路線,成為游客旅途中的 “活地圖”。
灣里的智慧公路,不僅是交通動脈,更是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南昌交通運輸部門秉持 “公路即景區” 理念,在 S417 望招線、S106 蛟萬線等路段精心打造 “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的生態景觀走廊。公路部門工程養護負責人吳愛龍介紹:“我們選用紫薇、木槿等本地花卉,通過科學搭配,讓道路與自然完美融合?!?沿途觀景臺不僅配備智能導覽屏,還貼心標注 “最佳拍攝點”,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打卡。來自上海的攝影愛好者李女士贊嘆不已:“這里的每一處彎道都是驚喜,整條公路就像精心雕琢的藝術品!”
在灣里長嶺停車區,智慧化服務同樣觸手可及。通過 “南昌智慧旅游” 小程序,游客能實時查詢景區停車位、預約接駁車;電子導游屏化身 “智能導游”,推薦周邊景點、特產美食;停車區內,免費 WiFi、充電設施、直飲水機等一應俱全。灣里公路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對長嶺停車區和西昌停車區進行全面升級,增設休閑連廊、充電樁等設施,用黨建引領提升服務品質,讓停車區成為游客旅途中的暖心驛站?!?/p>
從智能養護到安全防護,從景路融合到智慧服務,南昌灣里正以創新思維打破傳統旅游交通瓶頸。這套系統化的交通服務體系,不僅讓游客實現 “快進慢游”,更為當地旅游業注入新活力,繪就出一幅交通與旅游協同發展的嶄新畫卷。